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疮生于眼角外者。治见疔疮条。
证名。出《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经常感觉筋骨四肢酸痛。
病证名。疳疾兼见浮肿腹胀的证候。《婴童百问》:“疳肿胀者,虚中有积,其毒气交并,故令肚腹肿胀。由是脾复受湿,故令头面脚手虚浮是也。”如肺气不宣,脾失健运,则可伴有胸膈饱闷不舒,咳嗽气喘等。治以健脾化气
见《四川中药志》。为马尾连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平素喜好医药,尤爱收录医方。曾将先世所传及平日常用验效方汇集成册,编成《叶氏录验方》三卷。此书曾经医士刘良弼、许尧臣详加校正。
病名。阴虱寄生所致之皮肤病。见《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又名八脚虫疮。因患处皮肤不洁,阴虱寄生所致。生于前阴毛际,初起红色或淡红色丘疹,奇痒难忍,搔破感染成疮,中含紫点。治宜重视个人卫生,消灭阴虱。用百部
指湿气过甚。《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参见湿气条。
病证名。见清·洪金鼎《一盘珠》卷八。指小儿脐部四周肿硬疼痛。
渴之俗称。详渴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