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十一号屯象方。三棱、莪术、莱菔子、白芥子、延胡索各一钱,枳壳、青皮、乌药各八分,红花七分,香附四分。水煎,稍冷服。治痧气内攻,心腹切痛,胀闷非常。
证名。指邪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是在表里之间的病证。①指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条辨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别直参,详人参条。
【介绍】:北宋医家。任翰林医官院副使。982年(太平兴国七年)参加宋政府集体编修的《太平圣惠方》。
【介绍】:见许豫和条。
见清·周纪常《女科辑要》卷五。即倒产。详该条。
见《世医得效方》。为鸭跖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五。即红雪,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