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蓬子菜之别名,详该条。
补法之一。又称补益气血、气血双补。治疗气血两虚证的方法。常用于脾胃亏损,肌肉消瘦,失血伤精,或胎产崩漏,月经不调而见气血两虚者,方用八珍汤等。
见《四川中药志》。为大一枝箭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散翳内障。详该条。
①《银海精微》卷上方。熊胆、牛胆、石决明、车前子、泽泻、细辛、茺蔚子、龙胆草、干地黄。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食后温酒送下。功能清热解毒。治肝胆火热,火邪为病,两目肿痛。②《证治准绳·
即补阳。详该条。
古病名。指鬾病兼有发热,大便黄而恶臭者。治法见大便恶臭条。
五行学说内容之一。出《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类经》注:“亢者,盛之极也。制者,因其极而抑之也。盖阴阳五行之道,亢极则乖,而强弱相残矣。故凡有偏盛,必有偏衰。使强无所制,则强者愈强,
出《新修本草》。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