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痹

热痹

病名。又称脉痹。出《素问·四时逆从论》。指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而致的痹症。《证治准绳·痹》:“热痹者,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熻然而闷,肌肉热极,体上如鼠走之状,唇口反裂,皮肤色变。”并可见关节红肿热痛,发热,烦闷,口渴。治以清热祛邪,宣痹止痛,宜白虎加桂枝汤升麻汤。若风寒湿邪未尽者,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热毒盛者,用《千金》犀角汤加减。本病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急性发作期等疾患。

猜你喜欢

  • 胆咳

    病名。①指咳而呕胆汁者。《素问·咳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治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小柴胡汤加芦根汁等。参见肝经咳嗽条。②十咳之一。《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九日胆咳。咳而引

  • 既济解化丸

    即大金花丸,见该条。

  • 膂骨

    骨名。又名杼骨。指第一胸椎棘突。《灵枢·骨度》:“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

  • 妊娠咽痛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名胎前咽干痛,多因孕妇胃中积热,或有痰涎所致。宜清胃化痰。方用升麻桔梗汤(升麻、桔梗、甘草、元参、防风),或东垣凉膈散(方见妊娠咽喉痛条)。

  • 鹅巴掌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回回蒜之别名,详该条。

  • 马粟草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莼之别名,详该条。

  • 榆子

    见《食疗本草》。即榆实,详该条。

  • 虫积胀

    即虫胀。见《医学入门·鼓胀》。详虫胀条。

  • 五态

    指五种不同体质类型的人。根据人的不同形态,筋骨的强弱,气血的盛衰,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并据以论治。《灵枢·通天》:“古之善针艾者,视人五态,乃治之。”

  • 凌霄藤

    见《常用中草药配方》。为紫葳茎叶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