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西草药》。为爵床之别名,详该条。
见医学粹精条。
【介绍】:战国时医家,扁鹊的弟子。曾著《本草经》一卷,不传。
见西晋·崔豹《古今注》。即蝌蚪。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六棱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痢下赤白或纯下瘀血而连年不愈者。《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肠蛊痢者,冷热之气入在肠间,先下赤,后下白,连年不愈,侵伤于脏腑,下血杂白,如病蛊之状。”《千金要方》卷十五:“蛊则纯痢瘀血。”参蛊
针灸治疗法则。出《灵枢·经脉》。凡邪热亢盛,体温较高的实热证,采用针刺泄热驱邪。宜浅针,急针,不留针,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目连剳。见该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亦名阳汗。详该条。
①肓膜。《素问·腹中论》:“其气溢于大肠,而著于肓。”②心下膈上的部位。参见膏肓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