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病名。又称癖气。指痞块生于两胁,平时寻摸不见,痛时则可触及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因饮水浆过多,便令停滞不散,更遇寒气积聚而成癖。癖者,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癖者,匿也,潜匿两肋之间,寻摸不见,有时而痛,始觉有物,其原皆由荣卫失调,经络闷隔,而又起居饮食无度,伤脾伤胃,有所劳力,强忍作劳,以致精伤血轶,邪冷之气搏结不散,藏于隐僻之所,故名曰癖。”《医学传灯·积聚癥瘕痃僻痞块》:“僻者,隐在两胁之间,时痛时止,故名曰癖,痰与气结也。”根据病因,症状之不同,可分水癖、饮癖、痰癖、酒癖、寒癖等,详各该条。

猜你喜欢

  • 常在

    气功术语。脾神的代名词。《简易方》:“脾名常在。”

  • 清凉拈痛膏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五方。如意金黄散一两,樟脑末三钱。和匀,用生石灰块三至四斤,清水泡开,水高出石灰二、三指,露一宿,将石灰面上浮起油水结如云片者,轻轻带水倒入碗内,凡水一碗,对香油一碗,

  • 听宫

    经穴名。代号:SI19。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多所闻。属手太阳小肠经。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位于耳屏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医学入门》)。一说“在耳中,珠子大,明如赤小豆”。

  • 草蜜

    出《本草拾遗》。为刺蜜之别名,详该条。

  • 南政之岁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北政之岁条。

  • 阴风障

    病证名。“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本科曰阴风障,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郑学礼《目科正宗》卷六)。详雀目条。

  • 衊(miè 蔑)

    ①鼻出血。《素问·气厥论》:“传为衄衊瞑目。”指鼻衄轻微者。《类经》十五卷:“衄、衊皆为鼻血,但甚者为衄,微者为衊。”参见鼻衄条。②被血迹所污秽者。

  • 吊茄子

    即子宫脱垂之俗名。详子宫脱垂条。

  • 风温嗽

    病证名。指风温之邪袭肺所致的咳嗽。《类证治裁·咳嗽》:“风温嗽,风温上侵,头胀咽痛,呛咳失音,宜清轻凉解。”治用桑叶、象贝、连翘、薄荷、杏仁、沙参、桔梗、甘草等药。参见咳嗽、外感咳嗽、风温条。

  • 宋道方

    【介绍】:北宋医生。字毅叔(一作义释)。拱州(今河南睢县)人。精医术,以医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