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五治法之一。针对病邪所在,用针刺或汤药攻邪。根据部位有上取、下取、内取、外取、傍取等。②采用之意。《灵枢·颠狂》:“治之取太阴、阳明。”《素问·藏气法时论》:“取其经,厥阴与少阳。”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生卒】:1876~1942【介绍】:名镇,字伯华。江苏无锡人。17岁开始学医于同邑邓羹和,又受业于张聿青。业成后悬壶上海,辛亥革命后回无锡执业,并任无锡《医钟》月刊编辑。曾积极参加全国中医界反对余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生于软肋下近腰带脉、五枢、维道等穴部位的外痈。证治见外痈条。
通挟、夹。即傍近或侧边,指某一部位的左右两边。《素问·腹中论》:“侠胃脘内痈。”《素问·刺疟篇》:“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
【介绍】:东汉时巫医。汝南(今河南汝南)人。《后汉书》有其传记。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脐痈。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冲门。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简编》。即夹脊穴,见该条。
见《校注妇人良方》卷十二。即芎汤第一方,见芎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