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胆星

胆星

《中药大辞典》:胆星

药材名称胆星

拼音Dǎn Xīnɡ

别名胆南星(《本草选旨》)

出处《纲目》

来源天南星用牛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

制法将生天南星放在清水内反复漂至无麻辣感后,磨成细粉。另以滤去杂汁、并入铜锅熬过的等量牛胆汁,与天南星粉末拌匀。待胆汁完全吸收,晒至半干后,入臼内打和,切成小块,日晒夜露至无腥味为度。一法取天南星粉1斤,加入牛胆汁1斤,拌匀,日晒夜霹,使干,经蒸制后,切成小块。次年再加牛胆汁1斤,拌匀,露、晒使干。第三年再加牛胆汁半斤拌匀,露、晒使干。这样色渐转黑,腥味亦渐消失。

①《纲目》:"造胆星法:以南星生研末,腊月取黄枯牛胆汁,和剂纳入胆中,系悬风处干之,年久者弥佳。"

②《增订伪药条辨》:"制造胆星法:腊月黄牛胆汁,拌漂净生南星细末如稀糊,仍入胆皮内,悬挂有风无日处阴干,至次年将皮剥去再研细,用新腊牛胆同前制法,曾手制至三年,其色犹黄白,至九年才褐色耳,此沈萍如法。其他如《本草明辨》制法,腊月,以漂天南星川贝母各半,研极细末,以黄牛胆一具上开-孔,不令汁出,将二味和入子胆中,悬挂檐前风日之中,候干,去胆皮另换一胆,如是者九次,苟能一年一次,九岸成功者最佳。"

性状本品为块状或圆球形,表面黑色或棕黑色,断面色较浅。质韧或硬,微有香气,味苦微辛。以色黑、油润、嗅之不腥、味不麻辣者为佳。

性味①《本草正》:"味苦,性凉。"

②《药品化义》:"味微辛而苦,性凉。"

归经①《药品化义》:"入肝、胆。"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能主治清火化痰,镇惊定痼。治中风痰迷,惊风癫痫,痰火喘嗽,头风眩晕。

①《本草正》:"治小儿急惊,实痰实火壅闭上焦,气喘烦躁,焦渴胀满。"

②《本草汇言》:"治小儿惊风惊痰,四肢抽搐,大人气虚内热,热郁生痰。"

③《药品化义》:"主治一切中风、风痫、惊风,头风、眩晕,老年神呆,小儿发搐,产后怔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剂。

复方①治小儿风热壅毒,关膈滞塞,凉心压惊:胆星一两,入金、银箔小者各十片,丹砂一钱半,龙脑,麝香各一字。同研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竹叶水化下。(《圣济总录》袍龙丸)

②治小儿痰迷不醒,口流涎沫,手足拘挛:陈胆星一两五钱,犀角羚羊角各一两,生龙齿七钱,白芥子五钱,辰砂一钱。陈米汤丸,金箔衣。临用以一丸擦胸背并敷脐。(《理瀹骈文》胆星丸)

③治痰涎喘急:胆星、天竺黄各三钱,雄黄五分,朱砂五分,牛黄麝香各四分。共为末,甘草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淡姜汤稍冷服。(《痧证汇要》牛黄丸)

各家论述①《本草正》:"胆星,七制九制者方佳。较之南星味苦性凉,故善解风痰热滞。"

②《本草汇言》:"天南星,前人以牛胆制之,名曰胆星。牛胆苦寒而润,有益肝镇惊之功,制星之燥而使不毒。"

③《药品化义》:"胆星,意不重南星而重胆汁,借星以收取汁用,非如他药监制也,故必须九制则纯。是汁色染为黄,味变为苦,性化为凉,专入肝胆。假胆以清胆气,星以豁结气,大能益肝镇惊。《本草》言其功如牛黄者,即胆汁之精华耳。"

④张寿颐:"天南星,非制过不可用,其生者仅可为止血定痛消肿外敷药料中之辅佐品。后世盛行牛胆制法,今已久为通用之品,则取用其开宣化痰之长,而去其峻烈伤阴之弊。古称南星大毒,然如此用之,已可谓之无毒,法至善也。但市肆中之所谓陈胆星者,形色亦颇不一,惟以黑色润如膏者为佳,其枯硬干燥者,亦不堪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胆星

药材名称胆星

拼音Dǎn Xīnɡ

英文名Arisaema with Bile

别名胆南星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制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拌制或生天南星细粉与牛、羊或猪胆汁经发酵而制成的加工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2.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3.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Arumerubescens Wall.;A.consanguineum Schott]

原形态1.虎掌, 多年生草本。1-2年生块茎近圆球形,三年以上块茎由于侧生2-5个乳头状小块茎而呈扁柿形,直径达6cm。叶自芽眼抽出,2-6丛生;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13,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中裂片比例裂片长大,长15-18cm,宽约3cm。花序便2-4,亦自芽眼抽出,长15-30cm;佛焰苞为匙状披针形,问下渐变细,色质如叶,宿存响穗花序雌花序轴部分与佛焰苞贴生,长1-3cm,外侧着花;雄花序轴部分游离,长5-7mm;小花密集,黄色;附属器形如鼠尾,长达15cm。浆果卵形,熟时绿白色,易脱落布地,当年发芽长出新株。花期5-7月,果期6-10月。

2.大南星,多年生草本。块茎近圆球形,直径2-5cm。叶常单一;叶柄卜部鞘状,下部具膜质鳞叶2-3;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11-19,线状长圆形或倒被外形,中裂片比两侧短小。花序柄从叶柄中部分出;佛焰苞管部长3-6cm,绿白色,喉部截形,外线反卷,檐部卵状披针形,有时下弯呈盔状,淡绿色全淡黄色;向穗花序袖与佛焰苞完全分离;肉穗花序两性或雄花序单性;两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长约2cm,花密,上都雄花序长约3cm,花疏;单性雄花序长3-5cm,粗3-5mm;附属器基部直径0.5-1cm,长达20cm,伸出佛焰苞喉部后呈“之”字形上升。果序近圆锥形,浆果熟时红色,佛焰苞枯萎而效果序裸露。种子黄红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

3.一把伞南星,多年生草本。块茎近圆球形,直径达6cm。鳞叶紫红色或绿白色,间有褐色斑块。叶单一;柄长达70cm,中部以下具叶鞘;叶片放射状分裂,裂片7-20,披计形或长圆形,长7-24cm ,宽1-4cm,长渐尖或延长为线尾状。花序柄自叶辆中部分出,短于叶柄;佛焰苞颜色多样,绿色问有白色条纹或淡紫色至深紫色中夹杂着绿色、白色条纹;喉部扩展,边缘外卷,檐部宽大,三角状卵形至长圆卵形,光瑞延伸为长达15cm的线尾;肉穗花序;雌花序轮在下部,中性花序轴位于中段,紧接雄花序轴,其上为长约5cm的棒状附属器。果序成熟时裸露,浆果红色。种子1-2,球形,淡褐色。花期4-6月,果期8-9月。

4.东北天南星,与天南星一把伞南星的区别为:本叶;叶柄长17-30cm,下部1/3具鞘,紫色;叶片鸟足状分裂,裂片5,倒卵状被针形或椭圆形,先端短渐尖或锐尖,基部楔形,中裂片具长约2cm的柄,长7-12cm,宽4-7cm,例裂片具长约1cm。共同的柄,全缘。花序柄短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紫色具白色条纹;肉穗花序单件;雄花序年约2cm,花疏;雌花序长约1cm;各附属器具短柄,棒状。浆果红色;种子4颗,红色。肉穗花序轴常于果期增大,果落后紫红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 生于山谷、河岸、草地、草丛及竹林下。

2.生于灌丛、草地及林下。3.生于荒地、草坡、灌丛及林下。

4.生于海拔50-1200m的林下和沟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华东。

中南、西南及陕西等地。

2.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西北和西藏以外)。

3.分布于除东北、内蒙古和新疆以外的大部分省区。

4.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呈方块状或圆柱状,棕黄色、灰棕色或棕黑色。质硬。气微腥,味苦。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粉末淡黄棕色。①薄壁细胞类圆形,充满糊化淀粉粒。②草酸钙针晶束长20-90μm。③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8-60μm。

鉴别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振摇,滤过。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新制的糖醛溶液(1-100)0。5ml,沿管壁加硫酸2ml,两液接界处即显棕红色环。

炮制将生天南星放在清水内反复漂至无麻辣感后,磨成细粉。另以滤去杂汁、并入铜锅熬过的等量牛胆汁,与天南星粉末拌匀。待胆汁完全吸收,晒至半干后,入臼内打和,切成小块,日晒夜露至无腥味为度。一法取天南星粉1斤,加入牛胆汁1斤,拌匀,日晒夜露,使干,经蒸制后,切成小块。次年再加牛胆汁1斤,拌匀,露、晒使干。第三年再加牛胆汁半斤拌匀,露、晒使干。这样色渐转黑,腥味亦渐消失。

1.《纲目》:造胆星法:以南星生研末,腊月取黄牯牛胆汁,和剂纳入胆中,系悬风处干之,年久者弥佳。

2.《增订伪药条辨》:制造胆星法:腊月黄牛胆汁,拌漂净生南星细末如稀糊,仍入胆皮内,悬挂有风无日处阴干,至次年将皮剥去再研细,用新腊牛胆同前制法,曾手制至三年,其色犹黄白,至九年才褐色耳,此沈萍如法。其他如《本草明辨》制法,腊月,以漂天南星川贝母各半,研极细末,以黄牛胆一具上开一孔,不令汁出,将二味和入于胆中,悬挂檐前风日之中,候干,去胆皮另换一胆,如是者九次,苟能一年一次,九年成功者最佳。

性味味苦;微辛;性凉

归经肝;胆;肺经

功能主治清火化痰;熄风定惊。主中风;惊风;癫痫;头痛;眩晕;喘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复方①治小儿风热壅毒,关隔滞塞,凉心压谅:胆星一两,入金、银箔小者各十片,丹砂一钱半,龙脑、麝香各一字。同研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竹叶水化下。(《圣济总录》抱龙丸)②治小儿痰迷不醒,口流涎沫,手足拘挛:陈胆星一两五钱,犀角羚羊角各一两,生龙齿七钱,白芥子五钱,辰砂一钱。陈米汤丸,金箔衣。临用以一丸擦胸背并敷脐。(《理瀹骈文》胆星丸)③治痰涎喘急:胆星、天竺黄各三钱,雄黄五分,朱砂五分,牛黄麝香各四分。共为末,甘草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淡姜汤稍冷服。(《痧证汇要》牛黄丸)

各家论述1.《本草正》:胆星,七制九制者方佳。较之南星味苦性凉,故善解风痰热滞。

2.《本草汇言》:天南星,前人以牛胆制之,名曰胆星。牛胆苦寒而润,有益肝镇惊之功,制星之燥而使不毒。

3.《药品化义》: 胆星,意不重南星而重胆汁,借星以收取汁用,非如他药监制也,故必须九制则纯。是汁色染为黄,味变为苦,性化为凉,专入肝胆。假胆以清胆气,星以豁结气,大能益肝镇惊。《本草》言其功如牛黄者,即胆汁之精华耳。

4.张寿颐:天南星,非制过不可用,其生者仅可为止血定痛消肿外敷药料中之辅佐品。后世盛行牛胆制法,今巳久为通用之品,则取用其开宣化痰之长,而去其峻烈伤阴之弊。古称南星大毒,然如此用之,已可谓之无毒,法至善也。但市肆中之所谓陈胆星者,形色亦颜不一,惟以黑色润如膏者为佳,其枯硬干燥者,亦不堪用。

5.《本草正》:治小儿急惊,实痰实火壅闭上焦,气喘烦躁,焦渴胀满。

6.《本草汇言》:治小儿惊风惊痰,四肢抽搐,大人气虚内热,热郁生痰。

7.《药品化义》:主治一切中风、风癎、惊风、头风、眩晕,老年神呆,小儿发搐,产后怔忡。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千层塔

    《全国中草药汇编》:千层塔药材名称千层塔拼音Qiān Cénɡ Tǎ别名蛇足草、狗牙齿、直立石松、矮松、山芝、虱子草[贵州]、金不换[福建]来源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蛇足石松Lycopodium

  • 娃娃拳

    《中药大辞典》:娃娃拳药材名称娃娃拳拼音Wá Wɑ Quán别名扁担杆子(《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麻糖果(《四川中药志》),拗山皮(《贵州草药》),棉筋条、山络麻、狗糜子(江西《

  • 猫眼睛

    《中药大辞典》:猫眼睛药材名称猫眼睛拼音Māo Yǎn Ji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宽叶沟酸浆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茎直立,单生,具4棱。叶对生,柄极短或近于无柄;

  • 厚叶川木香

    药材名称厚叶川木香拼音Hòu Yè Chuān Mù Xiānɡ英文名Thick-leavedDolomiaeaRoot别名青木香、木香来源为菊科植物厚叶川木香Dolom

  • 金丝梅

    药材名称金丝梅拼音Jīn Sī Méi别名金丝桃、猪拇柳、土连翘、芒种花、黄花香、山栀子、打破碗花、过路黄、大叶黄、大田边黄、黄木、金香、端午花。来源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梅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

  • 橄榄露

    《中药大辞典》:橄榄露药材名称橄榄露拼音Gǎn Lǎn Lù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果实的蒸馏液。功能主治清肺,利咽喉,生津止渴。治咽喉肿痛,咳嗽痰中带血,泻痢,烦渴,酒毒及

  • 芡实茎

    《中药大辞典》:芡实茎药材名称芡实茎拼音Qiàn Shí Jīnɡ别名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出处《纲目》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花茎。性味《纲目》:"咸甘

  • 野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芝麻药材名称野芝麻拼音Yě Zhī Mɑ别名野油麻、山麦胡、地蚤来源唇形科野芝麻属植物野芝麻Lamium barbatum Sieb. et Zucc.,以地上全草或花入药。夏季

  • 一枝黄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一枝黄花药材名称一枝黄花拼音Yì Zhī Huánɡ Huā别名粘糊菜、破布叶[云南]、金柴胡[西南]、山厚合、老虎尿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一枝黄花属植物一枝黄花Solidago de

  • 浆果苋

    药材名称浆果苋别名九层风、地灵苋来源藜科浆果苋Deeringia amaranthoides (Lam.) Merr.,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祛风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