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方。苦参四两,炒大黄、独活、防风、枳壳(麸炒)、玄参、黄连各二两,黄芩、栀子、菊花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水或茶酒送下,日三次。治癣疮由风
见《广西中药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循经考穴编》。即大椎。见该条。
见医方一盘珠条。
证名。《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指伤寒已经过了太阳病阶段。伤寒初起,邪在太阳经而称太阳病,其病程一般为六至七日。假如伤寒过了六七日,太阳病证已罢,则病邪已不在太阳经,称为过经。过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过经后邪气已除,正气渐复,则病从太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栝楼之处方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PC8。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属手厥阴心包经。荥(火)穴。位于掌心横纹第二、三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当中指尖下是穴。一说“在掌中央横纹动脉中,屈无名指指头着处即是穴”(《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外因感冒风邪发热,以致浸浸汗出的证候。临床可伴有间常昏睡的症状。当救表解肌,用百解散;或间投五苓散。
见《中药材手册》。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