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轮

猜你喜欢

  • 少血

    指津血虚少。《素问·脉要精微论》:“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王冰注:“肾主水,以生化津液,今肾气不化,故当病少血,至令不复也。”

  • 针石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即砭石。见该条。

  • 纳气

    即补肾纳气。用补肾药物为主治疗肾不纳气导致虚喘的治法。详补肾纳气条。

  • 丛桂偶记

    医话著作。2卷。日本原昌克撰。刊于1800年。此书论述伤寒、中风、梅毒、水肿、乳痈、怪产、痘疮、食菌中毒等杂病证治数十则。并对蛊病之症状、病因,以及曼陀罗花、黄龙汤、牛黄清心丸等方药,亦予详尽考证。指

  • 黄花白艾

    见《履岩本草》。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方有执

    【生卒】:1522~?【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行,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因前、后两妻及子女五人病死而发愤学医,尤精心于《伤寒论》。对于伤寒学有相当研究,特别推崇张仲景,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已有

  • 脐上下五分穴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小儿囟陷,灸脐上下各半寸,及鸠尾骨端,又足太阴各一壮。”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前者列作奇穴,名脐上下五分。并治肠炎,下痢,水肿,疝痛,肠雷鸣,腹直肌痉挛,腹部膨胀,

  • 脉诀汇编

    见脉诀汇编说统条。

  • 气脱

    指正气的耗损脱失。常由于过汗、过下、失精、亡血等原因,以致气失依附涵载而外脱。《灵枢·决气》:“气脱者,目不明。”临床见证除了目失所养而视物模糊不清外,尚可有气息低微、面色苍白、脉微弱,甚则冷汗淋漓,

  • 产下肉线

    旧病名。又名产后肉线出。《叶天士女科诊治秘方》卷三:“产下肉线,临产用力太过,以致脬膜有伤,产妇垂出肉线一条,长三、四尺,牵引心腹,痛不可忍,以手微动,则痛欲绝。宜用生姜三斤,连皮捣烂,入麻油二斤,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