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食积痰嗽

食积痰嗽

病名。指食积或痰而致气上逆所引起的咳嗽。《丹溪心法·咳嗽》:“食积痰作嗽,发热者,半夏南星为君,瓜蒌、罗卜子为臣,青黛石碱为使。”《明医杂著》卷二:“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只治其痰,消其积,而咳自止,不必用肺药以治咳也。”《医学正传·咳嗽》:“食积痰嗽,三补加二母炒为末,丸如椒核大,以竹沥、藕汁吞之。三补,芩、连、柏也;二母,知、贝母也。”食积痰嗽,饱闷者,用保和丸等。参见食积嗽痰积嗽食积咳嗽等条。

猜你喜欢

  • 感冒夹惊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小儿神气怯弱,遭受外感以后,又被外界异声异物所惊吓,或者由于邪热的刺激,则可引起神志不宁,成为本证。症见身热烦躁,面色青赤,睡卧不安,且有胆战心惊的现象。初起

  • 瞎乳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乳头内陷。可于妊娠期防治,坚持乳头按摩、牵引,或用水煮竹管拔吸患侧乳头,其乳头即可逐渐外突。同时可用炙黄芪、干葛、当归、升麻、黄柏、连翘各二钱、牛蒡子、甘草各一钱、上肉桂

  • 酒鳖

    病证名。指饮酒过多而形成的一种瘕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如平时嗜酒,血入于酒,而成酒鳖。”其症状与气癥、血癥相似。治宜芜荑汤等方。参见瘕、鳖瘕条。

  • 成方切用

    医方著作。13卷(包括卷首1卷。余12卷又分上、下,实有25卷)。清·吴仪洛撰。刊于1761年。本书在《医方考》及《医方集解》的基础上选录古今成方1180余首。卷首为制方总义及内经方;卷1~12将方剂

  • 杂疫证治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

  • 重断

    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断同龈。又名重龈。多由胃中有热,湿浊薰蒸而成。症见齿龈浮肿,如附物垂痈,口臭。常见于小儿。治宜清胃涤浊。用清胃散、甘露消毒丹等加减。或可以针刺去脓血,后用盐汤嗽口。

  • 肺疽

    病名。《圣济总录》作肺瘅。指饮酒伤胃吐血。《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肺疽者,或饮酒之后,毒满闷吐之时,血从吐后出,或一合、半升、一升是也。”《医钞类编》卷七:“仲景云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

  • 穿骨风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尖尾风之别名,详该条。

  • 火殃竻

    见《广州植物志》。即火秧竻,详该条。

  • 香苏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