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饿蚂蝗

饿蚂蝗

《全国中草药汇编》:饿蚂蝗

药材名称饿蚂蝗

拼音è Mǎ Huánɡ

别名山豆根[贵州]、粘身草、胃痛草、红掌草

来源豆科山绿豆属植物饿蚂蝗Desmodium sambuense (D. Don) DC.,以全株种子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止痛。用于胃痛,小儿疳积,腮腺炎,淋巴结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3~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饿蚂蝗

药材名称饿蚂蝗

拼音è Mǎ Huánɡ

别名红掌草(《峨嵋药植》),山豆根、烂玉树、大红袍(《贵州草药》),山蚂蝗、粘身草(《广西中草药》)。

出处《中国药植提要》

来源为豆科植物饿蚂蝗全株

原形态灌木。茎高1~2米,具棱角,疏被柔毛。3出复叶,小叶椭圆状倒卵形,顶端小叶长5.5~9厘米,阔3.5~5.4厘米,两侧较小,先端钝或急尖,具硬尖,基部楔形,钝,上面几无毛,下面脉网上被紧贴的柔毛;叶柄长1.5~4厘米;托叶小,钻形。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达16厘米;苞片披针形,被缘毛,脱落,长1厘米;花梗长约5毫米;花紫色,长10毫米;萼长约4.5毫米,萼齿5,三角形,急尖,与萼筒等长:花冠蝶形,旗瓣圆形至长椭圆形,翼瓣贴生于龙骨瓣上;雄蕊10;子房线形。腹背缝线被绢状毛。荚果长15~24毫米,密被褐色紧贴的绢状毛,腹缝线缢缩,背缝线圆牙齿状;节4~7,长3毫米,阔2.5毫米。花期7~9月。

生境分部生长在山坡草地或林边。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①《贵州草药》:"性凉,味苦。"

②《广西中草药》:"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补虚,活血,止痛。治胃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

①《峨嵋药植》:"清热发表。"

②《贵州草药》:"补虚弱,活血,截疟,镇痛。"

③《广西中草药》:"消食止痛,解蛇毒。治胃痛,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腹痛:山豆根种子一分,研末服;或用根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妇女干血痨:山豆根的根一两。第一剂煎酒服,第二剂炖肉吃。(《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饿蚂蝗

药材名称饿蚂蝗

拼音è Mǎ Huánɡ

英文名Herb of Manyflower Tickclover

别名细风带、山角豆、红掌草、山豆根、烂豆树、大红袍、山蚂蟥、粘身草、胃痛草、吊马花、紫藤槐花、野黄豆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提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饿蚂蝗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smodium multiflorum DC.[D.sambuense (D.Don)DC.;D.floribundum(G.Don)Sweet.]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饿蚂蝗 小灌木 高0.5-2m。枝有疏生长柔毛。叶柄具淡黄色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椭圆形,长4.5-8.5cm,宽2.5-5cm,先端钝,具硬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黄色长柔毛,侧生小叶小,略斜。总状花序腋生或为顶生的圆锥花序,长达16cm,花多数,密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脱落;花萼钟状,萼齿披针形,有长柔毛;花冠粉红色,旗瓣长约1cm,无爪,翼瓣与旗瓣等长,龙骨瓣较短;子房线形,腹背缝线被绢状毛。荚果长1.5-2.5cm,密被黑褐色绢毛,有4-7荚节,腹缝线缢缩,背缝线稍成波状。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23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状茎枝圆柱形,直径约3mm,表面具纵棱。可见三出复叶,顶端小叶较大,长5.5-9cm,宽3.5-5cm,椭圆状倒卵形,先端钝或急尖,具硬尖,基部楔形,全缘,枯绿色,下表面具柔毛,质脆。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荚果,荚果长1.5-2.4cm,腹缝线具缢缩,背缝线深波状,有4-7节,表面密被褐色绢状毛。气微,具豆腥气。

性味甘;苦;凉;苦

归经肺;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脘腹疼痛,小儿疳积,妇女干血痨,腰扭伤,创伤,尿道炎,腮腺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取汁涂。

复方①治腹痛:山豆根种子一分,研末服;或用根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②治妇女干血痨:山豆根的根一两。第一剂煎酒服,第二剂炖肉吃。(《贵州草药》)

各家论述1.《峨嵋药植》:清热发表。

2.《贵州草药》:补虚弱,活血,截疟,镇痛。

3.《广西中草药》:消食止痛,解蛇毒。治胃病,小儿疳积,毒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天仙子

    《中国药典》:天仙子药材名称天仙子拼音Tiān Xiān Zǐ英文名SEMEN HYOSCYAMI别名莨菪子、山烟、牙痛子、熏牙子来源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 的干燥成

  • 一颗血

    《中药大辞典》:一颗血药材名称一颗血拼音Yì Kē Xu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金雀花的全草。夏季采收。原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细小,匍匐,节处生根,须根上有根瘤。3出复叶,叶

  • 川层草

    《中药大辞典》:川层草药材名称川层草拼音Chuān Cénɡ Cǎo别名献鸡尾(《广西药植名录》),舟山碎米蕨、细凤尾草、凤凰路鸡、铁线路鸡(《湖南药物志》)。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中国

  • 小石松

    药材名称小石松拼音Xiǎo Shí Sōnɡ别名伸筋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石松科植物矮小石松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hasiastrum veitchii(Christ)Holub.[Lycop

  • 大香附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香附子药材名称大香附子拼音Dà Xiānɡ Fù Zǐ别名假香附、三棱草、伞序三棱草、砖子苗来源莎草科大香附子Mariscus umbellatus Vahl

  • 云南希草

    药材名称云南希草拼音Yún Nán Qiàn Cǎo别名小茜草(《云南中草药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云南希草的根或全草。秋季采集。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

  • 鳜鱼

    《全国中草药汇编》:鳜鱼药材名称鳜鱼拼音Guì Yú别名鳌花、济花鱼、翘嘴鳜鱼来源鲈形目鮨科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以肉入药。生境分部我国广有分布

  • 蝈蝈

    《全国中草药汇编》:蝈蝈药材名称蝈蝈拼音Guō Guō别名螽斯、聒聒儿、郊游子来源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 Gampsocleis buergeri;G. inflata Ur.; G. gratiosa

  • 刺黄芩

    药材名称刺黄芩拼音Cì Huánɡ Qín别名十大功劳、老鼠刺、刺黄连。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大叶刺黄柏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honiafargesiiTakeda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

  • 华泽兰

    《全国中草药汇编》:华泽兰药材名称华泽兰拼音Huá Zé Lán别名广东土牛膝[根名]、大泽兰、多须公、六月雪[广西、广东]来源为菊科泽兰属植物华泽兰Eupato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