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碎骨仔树

碎骨仔树

药材名称碎骨仔树

拼音Suì Gǔ Zǎi Shù

别名青皮木、退骨王、香芙木、骨碎木、土续断

来源药材基源:为铁青树科植物华南青皮木的根、树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oepfia chinensis Gardn. Et Champ.

采收和储藏:根及树枝全年均可采收,夏、秋季采叶,鲜用或切碎晒干。

原形态落叶小乔木,高2-6m。树皮暗灰褐色;多分枝,小枝干后黑褐色,具白色皮孔。叶互生;叶柄红色,长3-6mm;叶片纸质或坚纸质,长椭圆形、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9cm,宽2-4.5cm,先端渐尖、锐尖或钝尖,有时略呈尾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红色,侧脉3-5对,两面均明显。花无梗,2-4朵排成短穗状或近似头状花序式的螺旋状聚伞花序,有时花单生,总花梗长0.5-lcm,果时可增长至1-2cm;花萼筒大部与子房合生,上端有4-5枚小萼齿,无副萼;花冠管状,黄白色或淡红色,长8-14mm,宽3-4mm,具4-5枚小萼齿,略外卷;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花冠内部着生雄蕊处的下部各有1束短毛;子房半埋在花盘中,下部3室、上部1室。坚果椭圆形或长圆形,成熟时几全部为增大成壶状的花萼筒所包围,花萼筒外部红色或紫红色,基部为略膨大的"基座"所承托,基座边缘具1枚小裂齿。花叶同放。花期2-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林区山谷、溪边的密林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甘;淡;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主黄疸;热淋;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6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蛤蟆草

    药材名称蛤蟆草别名细叠子草来源紫草科斑种草属植物斑种草Bothriospermum chinense (Turcz.) Bunge,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去净泥土,晒干。性味微苦,凉。功能主治解毒消肿

  • 马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醉木药材名称马醉木别名梫木来源杜鹃花科马醉木Pieris polita W. W. Smith et J. E. Jeff.,以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性味苦,凉

  • 山螃蟹

    药材名称山螃蟹拼音Shān Pánɡ Xiè别名纵横子来源药材基源:为溪蟹科动物束腹蟹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telphusa(Paratelphusa)chongi Wu采收和储藏:全年

  • 白茎鸦葱

    药材名称白茎鸦葱拼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别名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来源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

  • 山蒜

    药材名称山蒜拼音Shān Suàn别名泽蒜(《本草拾遗》),小蒜(《救荒本草》),苦蒜果、野葱果(《贵州民间方药集》),野葱(《上海植物名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山蒜的鳞茎。

  • 大麦醋糟

    药材名称大麦醋糟拼音Dà Mài Cù Zāo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大麦制醋后剩余之糟粕。性味《纲目》:"酸,微寒,无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q

  • 垂丝卫矛

    《中药大辞典》:垂丝卫矛药材名称垂丝卫矛拼音Chuí Sī Wèi Máo别名球果卫矛、五棱子(《浙江天目山药植志》),青皮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小米饭、暖木(《中

  • 厚叶牛耳草

    药材名称厚叶牛耳草拼音Hòu Yè Niú ěr Cǎo英文名crassifolia Paraboea别名石灰草、岩石白菜出处始载于(云南)。来源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厚叶旋蒴苣苔的全草。拉丁植物动

  • 红子根

    《中药大辞典》:红子根药材名称红子根拼音Hónɡ Zǐ Gēn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火棘的根。9~10月采挖,洗净,晒干。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酸涩,无毒。&q

  • 树乌蝇羽

    药材名称树乌蝇羽别名牙脓草、乌蝇羽、紫灵树、石力、紫力来源大戟科树乌蝇羽Phyllanthus cochinchinensis Spreng.,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性味甘、温、微涩,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