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胡萝卜根

野胡萝卜根

药材名称野胡萝卜根

拼音Yě Hú Luó Bo Gēn

英文名Daucus carota L.

别名鹤虱风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ucus carota L.

采收和储藏:春季未开花前采挖,去其茎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二年生草本,高20-120cm。全株被白色粗硬毛。根细圆锥形,肉质,黄白色。基生叶薄膜质,长圆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或披针形,长2-15mm,宽0.5-4mm,先端尖,有小尖头,光滑或有糙硬毛;叶柄长3-12cm;茎生叶近无柄,有叶鞘,末回裂片小而细长。复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长10-55cm,有糙硬毛;总苞片多数,叶状,羽状分裂,裂片线形,长3-30mm;伞辐多数,结果时外缘的伞辐向内弯曲;小总苞片5-7,线形,不分裂或2-3裂,边缘膜质,具纤毛;花通常白色,有时带淡红色。双悬果长卵形,长3-4mm,宽2mm,具棱,棱上有翅,棱上有短钩刺或白色刺毛。花期5-7月,果期6-8月。

化学成分根富含胡萝卜素(carotene),并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成分为蒎烯(pinene),柠檬烯(limonene),胡萝卜醇(daucol),胡萝卜次醇(carotol),细辛醚(asarone),细辛醇(asary-laldehyde)等。此外,根中还含胡萝卜酸(daucic acid)。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胡萝卜素即维生素原元等,有营养价值,食入过多含胡萝卜素的植物,可发生所谓胡萝卜素血症(carotinemia),即皮肤发黄,但对人体无害。

性味味甘;微辛;性凉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健脾化滞;凉肝止血;清热解毒。主脾虚食少;腹泻;惊风;逆血;血淋;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乌药花

    药材名称乌药花拼音Wū Yào Huā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滇常山"条。功能主治治妇人红崩,水煎,点水酒服。摘录《中药大辞典》

  • 莲座叶通泉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叶通泉草药材名称莲座叶通泉草别名小仙桃草来源玄参科莲座叶通泉草Mazus lecomtei Bonati,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苦、微涩,凉。功能主治消炎,清热,

  • 小柳拐

    《中药大辞典》:小柳拐药材名称小柳拐拼音Xiǎo Liǔ Guǎi别名山救驾(《陕西草药》)。出处《陕西草药》来源为木犀科植物探春的根。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半常绿灌木,高2~4米。根圆柱

  • 青檀香

    药材名称青檀香拼音Qīnɡ Tán Xiānɡ别名青藤香(《阳春县志》),青风藤(《四川中药志》),小葛藤(《中国经济植物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木防己的茎叶。10~11月

  • 打米花

    《中药大辞典》:打米花药材名称打米花拼音Dǎ Mǐ Huā别名马郎花、白花藤(《贵州民间药物》),小元宝(《广西药植名录》)。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旋花科植物翼萼藤的根或全草。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

  • 凹头苋

    药材名称凹头苋拼音āo Tóu Xiàn别名野苋菜、光苋菜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以全草和种子入药。性味甘、淡,凉。功能主治

  • 红叶树子

    药材名称红叶树子拼音Hónɡ Yè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H.tonkinensis

  • 白接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接骨药材名称白接骨拼音Bái Jiē Gǔ别名接骨草、玉接骨、接骨丹、金不换、橡皮草、白龙骨、六厘草、猢狲节根、血见愁[浙江]来源爵床科白接骨属植物白接骨Asystas

  • 熊蕨根

    《中药大辞典》:熊蕨根药材名称熊蕨根拼音Xiónɡ Jué Gēn出处《国药的药理学》来源为鳞毛蕨科植物狭顶鳞毛蕨的根茎及叶。原形态狭顶鳞毛蕨,又名:半边草。多年生草本,高40~8

  • 皮袋香

    药材名称皮袋香拼音Pí Dài Xiānɡ别名山枝子、羊皮袋、山辛夷、十里香、山栀子出处本品以皮袋香之名载于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皮袋香一名山枝子,生云南山中。树高数尺,叶长寸半许,本小末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