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中医中药>中药方剂>漏芦汤

漏芦汤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别名漏芦连翘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处方漏芦连翘白蔹芒消甘草各0.8克大黄3克升麻枳实麻黄黄芩各1.2克

制法上十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小儿热毒痈疽,丹毒,疮疖,并用于预防时行疮痘。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煎取100毫升。儿生一日至七日,取20毫升,分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取30毫升,分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取40毫升,分三服;二十日至三十日,取60毫升,分三服;三十日至四十日,取100毫升,分三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洗,焙)15克海藻(洗,焙)15克连翘30克沉香(锉)15克 山栀仁7.5克玄参丹参各30克

制法上七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瘰疬久不愈,将欲破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升麻大黄(锉,醋炒)黄芩(去黑心)各30克 蓝叶玄参(黑坚者)各15克

制法上六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治脏腑积热,发为毒肿,夜间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600毫升,加竹叶21片,同煮至300毫升,去滓,下芒消末5克,分三次温服。得利则减,未利则加。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疡科选粹》: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白蔹槐皮五加皮甘草各22.5克蒺藜子60克

制法共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脚气。脚上风毒,肿痛瘙痒,黄水流溢。

用法用量每用150克,水煎汤,淋洗患处。

摘录《疡科选粹》

《千金》卷二: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2两,通草2两,石钟乳1两,黍米1升。

功能主治产后无乳汁。

用法用量上哎咀。同煎,候米熟,滤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千金》卷二

《医林绳墨大全》卷九: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1钱,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

功能主治肿毒。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热服。

如治便毒,加猪苓泽泻;如在上者,加川芎桔梗;面上,加蔓荆子;下部,加牛膝木瓜薏苡仁;如红肿势凶,大便秘结,加大黄3钱,麻黄3钱,甘草4分;如大便不秘,减大黄1钱半,次日红肿尽退,只用神灯照之;若红肿未退,加大黄麻黄各1钱半,甘草1钱,服至肿消,若红肿未尽,主药及加药各1钱5分,煎服。

摘录《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连翘1两,黄芩1两,白蔹1两,枳壳1两,升麻1两,麻黄(去根节)1两,朴消1两(另研),大黄半两,紫花地丁半两,金银花半两。

制法上除朴消外,为细末,入消和匀。

功能主治疔肿。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薄荷3叶,煎至7分,空心温服。利下恶物,止药。

摘录医学正传》卷六引《千金》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大黄(锉,炒)1两,黄芩(去黑心)1两,玄参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代指。筋骨脏腑中热,焮赤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2-7片,同煎至1盏,下芒消末1钱匕,再煎沸,去滓,空心温服。如已得利,即去芒消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肘后方》卷五: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别名漏芦散、漏芦煮散

处方漏芦2两,白蔹2两,黄芩2两,白薇2两,枳实(炙)2两,升麻2两,甘草(炙)2两,芍药2两,麻黄(去节)2两,大黄3两。

功能主治痈疽、丹疹、毒肿、恶肉。

用法用量漏芦散(《圣惠》卷六十四)、漏芦煮散(《圣济总录》卷一三○)。《圣惠》本方用法:上为散。每服二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肘后方》卷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半两,当归(切,焙)半两,红花子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室女月水不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调经散”。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集验背疽方》: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黄耆(生用)1两,连翘1两,大黄1分(微炒),漏芦1两(有白茸者),甘草半两(生用),沉香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退毒下脓。主脑疽、痈疽毒盛者。

用法用量姜、枣汤调下。

摘录集验背疽方

圣济总录》卷一二九: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升麻1两,连翘1两,麻黄(去根节)1两,大黄3分,防已3分,木香3分,白蔹3分,沉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附骨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搅匀,去滓,空心温服。取利2-3行,未利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九

《千金》卷二十二: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别名千金漏芦汤

处方漏芦2两,白及2两,黄芩2两,麻黄2两,白薇2两,枳实2两,升麻2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黄2两。

功能主治痈疽发背,丹毒恶肿,时行热毒,发作赤色,瘰病初发,头目赤痛,暴生障翳,吹奶肿痛,一切无名恶疮。

用法用量千金漏芦汤(《局方》卷八宝庆新增方)。方中白薇枳实,《局方》作白蔹枳壳

摘录《千金》卷二十二

外科精义》卷下: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1两,白蔹1两,黄芩(去黑心)1两,麻黄(去节)1两,枳实(麸炒,去瓤)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甘草(炙)1两,朴消1两,大黄2两。

制法上除消外,余(口父)咀,与消同和匀。

功能主治一切恶疮,毒肿丹瘤,瘰疬疔肿,鱼睛五发,凛疽。初觉1-2日,便如伤寒,头痛烦渴,拘急恶寒,肢体疼痛,四肢沉重,恍惚闷乱,坐卧不宁,皮肤状热,大便秘涩,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气实人5钱,水1盏半,文武火煎7沸,去滓,空心热服。

注意好身莫服。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伤寒全生集》卷四: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升麻大黄黄芩甘草、蓝叶、牛蒡子、玄参桔梗连翘、青木香苦参薄荷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喉闭塞,水药不下;素有脏腑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肿疡恶疮便实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四

外科精义》卷下: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5钱,练实5钱,大黄5钱,黄芩5钱,芍药5钱,甘草5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妇人吹奶初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灯草30茎,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外科精义》卷下

《医略六书》卷三十: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3钱,赤芍1钱半,当归3钱,川芎1钱,枳壳1钱半(炒),木香1钱半,桔梗1钱,刺角3枚,白芷1钱半,甘草5分。

功能主治乳汁不出,脉沉滞涩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产后素多郁怒,血气壅结而乳窍不通,故乳房肿胀,乳汁不出。漏芦疏利以通乳窍,赤芍破血,以行血滞,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枳壳破滞气以行气化,木香调中气以醒脾胃,桔梗开提气血,白芷通利阳明,甘草缓中解毒,角刺退肿攻坚。水煎,温服,使气行血活,则阳明经气肃清,而冲脉之血无不上荣,安有乳窍不通,乳汁不出之患哉。

摘录《医略六书》卷三十

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1分,连翘1分,白蔹1分,芒消1分,甘草(炙)1分,细辛3分,升麻3分,枳实(炙)3分,麻黄(去节)3分,黄芩3分,大黄4分。

功能主治热毒痈疽,赤白丹毒,疮疖。

用法用量水1升,煮5合,7日儿1合为3服,1岁服5合。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六引《婴孺方》

外科大成》卷四: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1钱5分,紫花地丁1钱,荆芥1钱,当归1钱,连翘1钱,薄荷1钱,白芷1钱,升麻1钱,麻黄3钱,大黄2钱,生甘草4分。

功能主治痈疽疗肿,不问阴阳初起者,及初溃红肿尚未消尽者,及湿烂疥疮等毒。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远温服,盖衣取微汗,渣再煎服。次日,麻黄用2钱,大黄用1钱半,甘草用6分,温服;第3日则麻黄大黄甘草各用1钱,温服;如肿尚未消尽,照第3日方再2-3服,无不愈者。如不欲汗,则麻黄少用,温服之;如大便不实及不欲下者,则少用大黄,不用亦可;随病上下,在食前、食后服。如便毒,服利药,正气伤,皮厚未穿者服此一汗,不贬而穿。

摘录外科大成》卷四

圣济总录》卷十八: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乌蛇(去皮骨,酒炙)1两,独活(去芦头)1两,黄耆(炙)1两,白蔹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生姜(切,炒)1两,大黄(锉碎,醋炒)1两,升麻(生用)3分,麻黄(去根节,煎去沫,焙)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芍药3分,防己3分,玄参3分,甘草(炙)3分,附子(炮裂,去皮脐)3分,栀子仁1两1分,石膏(碎)1两半。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大风癞,身体成疮,眉鬓堕落,(疒咅)(疒畾)瘙痒,搔之黄水出者。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要利,空心、临卧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八

圣济总录》卷一二六: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去芦头)1两,连翘1两,木通(锉)1两,桂(去粗皮)1两,犀角屑1两,黄芩(去黑心)1两,柴胡(去苗)1两,玄参1两,大黄(锉,炒)1两,知母(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瘰疬初结,时发寒热。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知母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医统》卷二十五: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别名漏芦升麻

处方漏芦2钱,升麻1钱半,大黄(酒浸,量轻重用之)、黄芩(酒洗)5分,生甘草1钱,蓝叶(如无,用青黛)1钱,黑云参1钱,牛蒡子(炒,研)1钱,苦梗1钱,连翘1钱。

功能主治时毒,头面红肿,咽嗌堵塞,水药不下;及脏腑素有积热,发为肿毒疙瘩,一切红肿恶毒。

用法用量漏芦升麻汤(《景岳全书》卷六十四)。

便结者,加芒消

摘录《医统》卷二十五

普济方》卷三六七: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木通1两,漏芦1两,当归1两(洗),白茯苓1两,天麻1两,羌活1两,甘草(炙)半两,荆芥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半身不随。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加生姜2片,薄荷3叶,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七

《千金》卷五: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别名漏芦连翘汤、漏芦散、千金漏芦汤、漏芦煮散

处方漏芦6钱,连翘6钱,白蔹6钱,芒消6钱,甘草6钱,大黄1两,升麻9铢,枳实9铢,麻黄9铢,黄芩9铢。

功能主治小儿热毒痈疽,赤白诸丹毒疮疖,眼赤痛,生翳障。

用法用量漏芦连翘汤(《千金》卷十)、漏芦散(《圣惠》卷九十)、千金漏芦汤(《卫生总微》卷二十)、漏芦煮散(《普济方》卷二八五)。

摘录《千金》卷五

《疡科选粹》卷五:漏芦汤

药方名称漏芦汤

处方漏芦7钱5分,甘草7钱5分,槐皮7钱5分,五加皮7钱5分,白蔹7钱5分,白蒺藜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脚上风毒肿痛。

用法用量每用5两,水煎,去滓,淋洗。

摘录《疡科选粹》卷五

猜你喜欢

  • 立竿见影方

    药方名称立竿见影方处方黄葵花3钱,牡丹花3分,真芜荑3分,寸香1分,桑牛半个,巴豆半粒(去油),蓖麻半粒(去油)。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弹子大,大黄为衣。功能主治活水瘦胎,软骨。主死胎不下,横生逆产

  • 加味黄耆五物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加味黄耆五物汤药方名称加味黄耆五物汤处方生箭耆30克 子术15克当归15克桂枝尖9克秦艽9克 广陈皮9克 生杭芍15克生姜5片功能主治治历节风证,周身关节皆疼,或但四肢作疼,足

  • 姜葱膏

    药方名称姜葱膏处方生姜1斤(取自然汁)4两,葱汁4两。制法共煎成膏,入牛胶少许,麝香1分,摊布上。功能主治流痰痉痛,不红不肿,皮肉冰冷。用法用量贴。摘录《梅氏验方新编》卷七

  • 五痫丸

    药方名称五痫丸别名五痫神应丸(《景岳全书》卷五十四)。处方天南星30克(炮)乌蛇30克(酒浸一宿,去皮、骨,焙干,称)朱砂7.5克(别研)全蝎6克 (去毒)半夏60克(汤浸七次)雄黄4.5克(研)蜈蚣

  • 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卷三:活血散瘀汤药方名称活血散瘀汤处方川芎当归尾赤芍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去壳)桃仁(去皮、尖)各3克槟榔2克大黄(酒炒)6克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治产后恶霹不尽,或经后瘀血作痛,或男子跌打损

  • 清六丸

    药方名称清六丸别名青六丸(《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处方滑石180克甘草30克红曲(炒)-15克制法上为末,用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湿热泄泻。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白开水送下。摘录《丹溪心

  • 胡黄连散

    《圣惠》卷九十三:胡黄连散药方名称胡黄连散处方胡黄连1分,母丁香1分,桂心1分,木香1分,犀角屑半分,肉豆蔻1分(去壳),当归1分(锉,微炒),麝香1分(细研)。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小儿冷热气不和,

  • 花粉散

    《嵩崖尊生》卷六:花粉散药方名称花粉散处方花粉8分,胡连8分,黄芩8分,僵蚕5分,鲜皮5分,大黄5分,牛黄2分5厘,滑石2分5厘。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风热口干舌裂。用法用量每服2钱,竹叶汤下。摘录《嵩

  • 大顺饮

    《伤寒大白》卷三:大顺饮药方名称大顺饮处方缩砂、草豆蔻、厚朴、青皮。功能主治辛散疏利。主因热伤冷,误服寒凉,中焦凝滞,六脉沉迟,或沉大,呃逆腹痛,肠鸣下利。用法用量生姜汤调服。各家论述本是阳症,因过服

  • 儿茶五倍散

    药方名称儿茶五倍散处方儿茶6克五倍子6克冰片0.6克马钱子6克炉甘石粉6克黄连末1克制法上药研末。功能主治主带状疱疹。用法用量用白醋或冷开水份成出状,外敷。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